English

国图阅览为什么收费

1999-04-2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郑直 我有话说

日前,记者到国家图书馆去查资料。进报刊阅览室,即被索要1元钱,曰“临时阅览证”。再借报纸,又被告知1997年及以前的报纸每本收5元阅览费。不知道每本集纳了几个月的报纸,也记不清所需文章发表的具体日期,当下便十分踌躇。之后眼见几名阅览者在这费用面前折回脚步,暗忖:图书馆一向是公益事业,公益事业自然不该以盈利为目的。国图收费之举是否妥当?

此后把这疑问提给国图,国图很重视,即约记者过去谈谈。“国图的性质没变,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图的人士开头就肯定了这一点,并引用李岚清副总理1998年10月2日视察国家图书馆时的讲话给予了更加明确的论证:“主要是公益事业。但现在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具体到1元钱的“临时阅览证”,国图有关人士解释说:原来进国图看书拿有效证件就行,但由于证件种类繁多,可靠性差,手续繁琐,且使用虚假证件做抵押而带走国图书刊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宜管理。于是从去年5月始开始实行“阅览证入馆制度”,也算是和国际图书馆通用做法接轨。每证10元工本费可用至2000年4月底。

与此同时,为方便外地或市内的临时读者,该馆又增设了工本费1元、可用1天的“临时阅览证”。国图有关人士特别强调,上述收费,已报经国家计委收费管理司批准。

至于5元一本的报纸阅览费,解释起来稍微复杂些。国图首先要完成“国家总书库”的职能然后兼顾公共阅览。为了履行好国家总书库的职能,国图规定了馆内只有一本的出版物即为“保存本”,保存本原则上不再提供借阅。因此对确需借阅的读者,每本要收取5元的阅览费。此举既可减少不必要的借阅,更可将收取的费用用于保护“保存本”。但是记者仍对上述说法有疑惑:为公众提供阅览服务的职能不该因“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加强而削减,限制阅览并不利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两年以上的报刊非孤本善本,这么快就进入“保存本”之列似乎有些不好理解,国图为何不能多收藏几份以延长免费阅览的时间呢?

国图有关人士解释道:其实国图收集的报纸是一式三份,两份在普通阅览室提供借阅,历经两年大流量的借阅,这些报纸大都残缺不全,不能用于全面查阅,导致另一份成为“孤本”而进入馆藏。至于为何不能多收藏,回答是书库已经装满90%,多收藏,哪里存放呢?国图坦言:由于每年出版文献量的大幅增加,国图确实存在经费不足的困难,正常经费(人员开支+正常运行费)尤其困难,但这绝非国图向读者收费的原因。国图有关人士强调:国图目前的收费项目主要在二次文献开发、专题咨询、复印等正常借阅以外的特殊服务方面.退一步而言,收费与否也不是判定公益性性质的标准,比如博物馆、学校、医院都是收费的,但不能否认其社会公益性。

其实,一件事物的社会公益性和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单位的内涵也注定会有新的改变。且撇开公益性的定义不说,图书馆开放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更方便有效地利用其资源。举例而言,到国图查阅书籍,可以利用检索,在确定了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之后再行借阅,这就是有效借阅。而借阅两年以前的报纸合订本,在不知道具体文章发表日期的情况下只能以5元一本的代价翻阅,很难做到花钱而有所值。

事业的发展和经费的供给或许会是永远的矛盾,但对于读者而言,高效方便和低成本之间并非绝对的不相容,国图电子书库的创建和发展已为读者有效利用国图资源铺设了一条高速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立项也正在积极申请中。电子化、数字化已经或将要成为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点。据悉目前国图进入电子书库的书报刊已近500万页,今年入库图书将达到3000万页、近15万册。而今,不赶路,不等位,不花手工借阅无果的冤枉钱,轻轻松松在线阅览已成为一些群体利用国图资源的有效方式。而当在线读书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之一时,纸媒体在检索、储存、借阅、复制等方面的矛盾就会缓解,现今读者关于国图的一些不满也会逐渐消弭。“保存本”的意义或许将狭窄到只剩下其纸介质的形式。

当然新的矛盾又会产生,但这毕竟说明社会是在进步发展着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